為學習國外水利工程項目后評價的先進經驗,拓寬視野,由水利部中國水利經濟研究會組織的考察團一行10人,于1997年7月29日至8月15日,就水利工程項目后評價問題赴德國和法國進行了考察?,F將考察情況報告如下:
一、德國和法國水利工程項目后評價的特點和原則
項目的后評價不同于項目的前評估(又稱項目的社會評價,下同)。項目的前評估是在項目決策之前,對擬建項目的技術先進性、經濟合理性、環境保護可靠性、建設可行性等進行分析評估,做出預測結論,為項目決策部門提供依據。項目后評價主要是對已建成項目的建設實施和生產、運營、管理實際,環境和社會影響,以及外部情況變化等,進行分析、評價,找出問題,分析原因,總結經驗教訓,提出對策及建議,為加強經營管理,提高工程項目的經濟、社會和環境的整體綜合效益,為項目決策部門提供依據。項目管理者聯盟
德國和法國是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水利工程項目管理水平高,在項目周期中尤其重視水利工程項目建設前期的項目評估工作。由于前期項目評估工作深入細致,再加上成功的項目實施管理,致使其水利工程項目的建設工作一般都能按預期的投資、質量和工期目標實現。因此,同我國水利工程項目后評價工作相比,德國和法國水利工程項目后評價較為簡單。另外,德國和法國水利工程項目管理注重各階段評估的有機統一,在整個項目周期中,評估包括:①前期的項目評估;②項目實施階段的監測評價,如項目的開工評價、項目的中間評價和項目的竣工評價;③項目的后評價。當然,德國和法國水利工程項目后評價也具有一般項目后評價的共性特點,如現實性、公開性和反饋功能等。
在水利工程項目后評價的原則方面,德國和法國強調后評價工作必須自始至終堅持“客觀、公正、科學”的原則,以便使項目后評價結論更具有可信度和使用價值。因此,他們強調項目后評價工作必須從客觀實際出發,進行充分的調研,占有各種相關的數據和詳實資料,依據項目建成后的實際面貌、成果和已經達到的指標,同項目評估、決策和設計時的預期指數進行對比和分析論證,從而更有益于今后項目的決策和運營管理水平的提高。
二、德國和法國水利項目后評價的內容、方法和程序
德國和法國水利工程項目后評價的基本內容包括過程評價、效益評價、影響評價和持續性評價四個方面。具體到某個水利工程項目時,內容有所側重,并不是一成不變。如德國政府的“聯邦經濟合作與發展部(BMz)”委托德國開發銀行進行的項目后評價(針對財政合作項目)的內容通常強調以下7個方面:①項目所屬行業的行業政策;②項目目標的實現情況;③財務評價;④國家經濟評價;⑤項目對社會經濟和社會文化的影響;⑥項目對生態環境的影響;⑦可持續性(Sustainability)評價。再如,法國羅訥河上圣布雷尼哥(Sant Brenag)水電站項目后評價的內容包括:①發電量;②水文,考慮泥沙輸移、河水位及潛水含水層水位;③地質;④水生生物;⑤野生動植物;⑥考古、遺跡、風景;⑦社會經濟等。
水利工程項目后評價的基礎方法是對比法,即宏觀分析和微觀分析相結合,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結合的綜合分析對比方法。使用對比方法時,包括“前后”對比、“有無”對比等。
德國水利工程項目后評價經常采用的一種方法是邏輯框架法(Logical Framework Meth-od)。這種方法是德國開發銀行經常使用的方法。邏輯框架法為項目評價工作人員提供了一個分析結構——4×4邏輯模式,在垂直方向自上而下地列出項目目標、項目目的、項目產出、項目投入四個目標層次,在水平方向上自左向右列出項目各目標層次的預期指標、驗證指標、驗證方法和資料、相關的重要外部條件(假設)。當然,在使用邏輯框架法時,也必須計算有關的經濟評價指標,如國民經濟評價的經濟凈現值,經濟內部收益率,財務評價的財務凈現值、財務凈現值率、財務內部收益率、投資回收期等指標。需要說明的是,邏輯框架法的應用范圍很廣,在進行前期的項目評估時,德國開發銀行也廣泛采用這種方法。
此外,對援外水利工程項目評估和后評價,德國技術合作協會(GTZ)經常采用“以目標為導向的項目計劃法(ZOPP)”,這種方法同德國開發銀行廣泛使用的邏輯框架法相類似。
我國國家重點建設項目后評價的基本程序分為三個階段,即自我后評價,主管部門(或地方)評審和國家評價??疾彀l現,由于國情不同,德國一般不專門進行水利工程項目的行業評價。以德國政府財政合作(Financial Cooperation)為例,其項目后評價一般分為兩個階段:
(1)單一工程項目后評價。針對資助的每一個工程項目,德國開發銀行都要在項目竣工后3~5年內進行該項目的后評價。依據后評價結果把項目歸為以下6類的某一類:1 非常成功的開發項目;2 滿意的開發項目;3 一般滿意的開發項目;4 一般不滿意的開發項目;5 明顯無效果的開發項目;6 完全失敗的開發項目。其中,前3類為成功的開發項目,后3類為不成功的開發項目。據德國開發銀行新出版的《財政合作后評價報告(第三次評估報告)》介紹,德國1992/1993年的153個FC項目中有71%的項目是成功的。
(2)國家綜合后評價。為從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角度評價項目建設的成敗得失,每隔幾年,德國政府的聯邦經濟合作和發展部通常委托德國開發銀行對幾年來所有的FC項目進行綜合后評價。德國開發銀行的綜合后評價結果要經獨立的審計部門審計后,再報聯邦政府。此外,聯邦經濟合作與發展總部有時也對少量的PC項目抽查,自己進行后評價工作。
三、德國和法國水利工程項目后評價的經費來源和管理機構
水利工程項目后評價的經費來源視后評價項目的具體情況而異。以德國為例,如果是德國開發銀行對其資助的水利工程項目進行后評價,經費一般列入德國開發銀行當年的正常經費開支,不再單獨列預算;如果是聯邦審計總署或各州審計總局進行的后評價,則由聯邦審計總署或各州的審計總局從各自的預算經費中解決。這同我國《國家重點建設項目后評價辦法(討論稿)》規定的經費處理差別較大。
依水利工程項目后評價的具體情況不同,德國和法國水利工程項目后評價的管理機構有所不同。以德國為例,由于德國開發銀行的項目周期中明確包含項目后評價階段,項目后評價工作一般由德國開發銀行作為其項目管理的例行工作來開展。只有當項目出現了嚴重的財務問題時(如投資嚴重失控),政府才出面對該項目進行后評價,后評價的重點是項目收支情況,聯邦政府通過聯邦審計總署(BRH)、各州政府通過州審計總局(LRH)進行后評價。
聯邦審計總署和各州審計總局相互獨立,從法律上無隸屬關系,這些機構的建立和運行都是建立在審計法的基礎上,其后評價工作不受政府的干擾而具有相對獨立性。
四、對開展我國水利工程項目后評價的建議
根據本次考察收集到的資料,結合我國水利工程建設的實際情況,現就如何開展我國水利工程項目后評價工作,提出如下建議,供領導參考。
1、提高認識、加強領導是開展我國水利工程項目后評價工作的關鍵
建國以來,我國修建了大批水利工程,水利建設成績斐然,但在水利工程項目管理上還存在不少問題。通過后評價可以評價已建水利工程實際產生的效果,從中吸取經驗教訓,以提高今后水利工程項目的管理水平和經濟效益。因此,我國水利工程項目后評價意義重大,任務十分繁重。各級領導應從我國水利事業改革和發展的戰略高度來認識水利工程項目后評價工作,切實加強領導,精心組織,主動地將后評價工作擺到水利工程項目管理的議事日程上,這是順利開展我國水利工程項目后評價的關鍵。
2、在充分借鑒和吸收發達國家水利工程項目后評價先進經驗的基礎上,立足我國水利工程建設具體情況,制定一套具有中國特色的水利項目后評價的法規和規范,是順利開展我國水利工程項目后評價的保證
我國于80年代初開展工程項目后評價工作,至今只有十余年。水利工程項目后評價主要是在90年代初開展的。1995年4月22日,水利部印發的《水利工程建設項目管理規定(試行)》規定水利工程建設程序一般分為項目建議書、可行性研究報告、初步設計、施工準備(包括招標設計)、建設實施、生產準備、竣工驗收、后評價等八個階段,首次明確了后評價是水利工程項目建設程序的一個階段。但是,如何規范地開展水利工程項目后評價,至今尚無規范可依。目前已進行的一些水利工程項目后評價多數是參照國家計委1991年7月提出的《國家重點建設項目后評價辦法(討論稿)》的原則性規定,可操作性不夠強,后評價經費來源不明確,因此,要依據國家有關規定,結合水利實際情況,在1993年我部先后對丹江口、潘家口、鶴地、宿鴨湖水庫等工程進行兩批后評價試點的基礎上,認真總結經驗,并借鑒國外水利工程項目后評價的先進經驗,盡快制定我國《水利工程項目后評價實施辦法》等法規和規范,使這項工作逐步走向科學化、規范化、制度化。
3、注重水利工程項目后評價與立項時的項目評估及項目建設過程的評價的有機統一
水利工程項目管理過程中,立項前的項目評估、建設過程的監測評價、建成后的后評價相互補充,組成一個有機的評估體系。立項前的評估尤為重要,即在水利工程項目決策之前,對擬建水利工程項目的技術先進性、經濟合理性、環境保護可靠性、建設可行性等分析評估,做出預測結論,為項目決策部門提供依據。建設過程的監測評價,又具體包括項目的開工評價、中間評價和竣工評價,以監督檢查項目建設過程的進展情況,為項目建設過程的投資、進度、質量目標控制提供依據。后評價是項目建設程序的最后一個階段,我國一般指項目竣工交付生產(使用或運營)1~3年后進行的評價,以便總結經驗教訓,并幫助項目法人促進項目的進一步完善和發展。因此,項目立項前的評估、建設過程中的監測評價及后評價三者體現了事前、事中、事后評價的有機統一,不能把它們割裂開。
4、在進行水利工程項目后評價時,應綜合評價水利工程項目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在我國目前應著重強調環境效益的后評價
水利工程的效益包括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后評價時應綜合評價這三個方面的效益。從我國近年來水利工程項目后評價的實際情況看,往往重視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后評價,對環境效益后評價研究得不夠深入,容易被人忽視??疾熘形覀兏惺茏钌畹氖堑聡头▏种匾曀こ痰沫h境效益后評價,兩國從七十年代后始終把環境保護、環境效益放在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首位,沒有環境效益,特別對水環境可能帶來污染的任何項目的立項都是不可能的,絕不以犧牲環境為代價而盲目追求一時的經濟效益。這一點很值得我國在進行水利工程項目后評價時借鑒,以便切實提高我國水利工程項目的環境保護水平,實現水利的可持續發展。
5、建立和健全水利工程項目后評價成果的反饋和擴散機制,以切實提高我國水利工程建設項目的管理水平
認識世界的目的是為了改造世界,開展水利工程項目后評價工作也不例外。國外水利工程項目后評價的成果都能有效地反饋到有關決策部門和項目法人。我國也有許多水利工程項目后評價成果成功地指導項目建設實踐的例子。如1989年10月黃委會勘測規劃設計院進行的《黃河三門峽水利樞紐工程環境影響回顧評價報告書》作為黃河小浪底工程的類比工程,為小浪底工程環境保護設計提供了重要的依據。水利工程項目后評價的目的有二個,一是在于總結成功的經驗和失敗的教訓,為國家(行業或地市)改進投資決策管理,提高決策水平、管理水平和投資效果服務;二是幫助項目法人促進項目的進一步完善和發展,提高工程效益。要實現這兩個目的,必須建立健全水利工程項目后評價成果的反饋和擴散機制,只有這樣才能充分利用后評價成果,針對存在的問題,采取對策和措施,從而達到提高水利工程管理水平和最佳經濟效益。
6、培養和培訓水利工程項目后評價的專業人才
水利工程項目后評價專業性強,目前我國尚沒有形成一支業務素質高的水利工程項目后評價專業人才隊伍。為加快我國水利工程項目后評價工作,急需培養水利工程項目后評價的人才,這可通過多種方式進行,如由水利高校正規培養,也可由有關部門、學會、協會有計劃地組織各種層次的水利工程項目后評價培訓班、研討班,還可以選擇德才兼備的現職人員出國進修等方式。當然,后評價人才的培養應有計劃、高起點、增加投入。
7、建立水利工程項目監測與評價數據庫
水利工程項目涉及面廣,對有關地區的經濟、社會和環境影響復雜而深遠,后評價工作需要大量的數據資料,這些資料必須靠長久的積累。為了提高水利工程項目后評價工作效率以及為之提供可靠的數據資料,有必要建立我國水利工程項目的監測與評價數據庫,這也是加強項目管理和綜合分析后評價成果,充分發揮后評價作用的需要。建議積極籌建部級水利工程項目監測與評價數據庫,存儲水利工程項目建議書、可行性研究及項目評估、立項決策、建設設施過程及項目完成的監測數據,評價信息和項目后評價的成果。
(來源:項目管理者聯盟 作者:佚名)